《筹算》是一部反映中国金融发展史的长篇小说。小说从京城金融博物馆里看到一个玉算盘切入,随着质朴真诚的笔墨次第展开,作家带着读者穿梭于历史烟云和现代时空,跨越100多年时间,以社会变革中经济发展为背景,奇思妙构描写了石、阎两家票号四代人在金融领域的奋斗历程,鲜活地塑造了石前程、章十八、石程锦、阎福海等人物群像。
这部小说在叙事方式上进行了结构性创新,用双线并行式展开,充分利用了两重时空叙事的分割和重构实现,使现实与历史之间不断交互、穿引、呼应,因此看似分裂的两个部分读来却并没有割裂感。一条是山西平远县城几家票号的兴衰故事,另一条线是以女行长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一家民营钢铁公司收购、重组的过程。作家巧妙运用“钱世”“金生”双重时空叙述故事,借用了中式建筑的榫卯结构,在当下和回忆时空中,运用倒叙、插叙、补叙等多种手段,将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意做成“榫卯”构件,将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和跌宕起伏故事错位处理,将人物写得纤毫毕现,把故事讲得淋漓尽致,在不断推进故事中又用“榫卯”原理丝丝入扣衔接,最终实现故事艺术处理后叙事严丝合缝的闭环。如此既获得了文本张力,同时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热情,也提高了作品的阅读门槛,达到了吸引读者的目的。我们不得不叹服作家讲故事的智慧和深厚非凡的文学功力。
说到金融,人们会自然而然想到金钱与利益,想到欲望和矛盾。《筹算》中作家用“金算盘”和“玉算盘”释放出了多重深刻寓意,一方面追求“金玉良缘”的美好,一方面作为小说中人物心中的精神图腾,凝结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,两种算盘贯穿故事,与故事中人物的职业操守匹配,构筑起了金融人闪烁发光的精神坐标,表达出了对于人性的反思以及建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强烈诉求。读者可从作家平静的笔调之下感受到振聋发聩的穿透力,从字里行间能阅读到时代变迁和人物命运流转,随着作家笔触中的“钱世”章节,我们看到了金融业发展的波诡云谲;从“金生”章节,我们再次体味到“承包、重组、债转股、股份制”等词汇的含义,从而体会到中国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的壮阔历史深刻内涵,了解中国金融脉络和社会进程的艰难和曲折发展,更让人读出岁月轮回中的世道人心。
讲故事也好,谈人性也罢,小说更重要的是通过叙事塑造人物形象。《筹算》在人物塑造上无疑是成功的。在“钱世”章节中,石、阎两家老一代他们开票号,虽然只是为了自家生活好过些,这是普通人朴素的感情和生存诉求,表达了他理解幸福是对责任的自觉承担,在看似晦暗的人性挖掘过程中蕴蓄着通向光明的希望,让温暖人心的力量在读者心中发酵。随着时局推进,到了三代人四代人,他们打破陈规,勇敢地走向新生活。小说成功塑造了章十八参加共产党,并带着石前程走向了光明前程,他们在黑暗动荡时局中觉醒,勇敢的追求光明,他们生命中迸发出的革命精神是可歌可泣的。在“金生”章节里,作者塑造的基层银行的蒋行长、总行的风险评估官石晓章和德福钢铁公司的总经理阎福海真实可信,他们为了资金合理流向,为了企业发展励精图治,维护国家利益表现出的敬业精神更是可圈可点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。
小说结尾将“钱世”“金生”双线自然汇聚,在开合之间,完美实现了“金玉良缘”的美好,达到了小说情绪上、情节上的高潮,彰显了作品的格局和气象,将作品的审美取向维度和境界提升到了一定高度。
作家云舒作为金融人,深耕金融领域的题材,以自己的世界观洞察,超越现实局限,以扎实、细腻的现实主义描写呈现了“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”这样宏大而深刻的旨意,聚焦了金融报国和民族复兴的主题,让人感受到了作家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。
作者:徐德泉